河南机关党建网 专题专栏 政融保 重要活动

金融精准发力 助推脱贫攻坚

时间:2024-04-10
来源:河南日报
分享到:


□中国人民银行新乡市中心支行
新乡市下辖1个国家级贫困县和1个省级贫困县,445个贫困村、48225户贫困户。人民银行新乡市中心支行认真贯彻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强化政策引导,创新工作机制,组织辖区金融机构扎实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扶贫贷款余额11.05亿元,同比增长50.0%,增速高于各项贷款38.4个百分点。
坚持三个层次推动
人民银行新乡市中心支行围绕“政府主导、央行推动、金融聚力”的协调机制,明确自身金融扶贫工作中枢作用,积极建言献策,坚持三层次推动金融扶贫工作——协助市委、市政府制定《“十三五”期间金融扶贫工作规划》,明确金融扶贫工作目标和思路;联合扶贫办等部门召开全市金融系统助推脱贫攻坚座谈会,制订扶贫小额信贷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六个方案,建立“金融服务、信用评定、风险防控、产业支撑”四大体系,创新金融扶贫服务;推动市、县财政建立金融扶贫风险补偿金约1亿元,形成“政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联合机制;定期召开信贷分析会、召开金融扶贫工作例会,对涉农金融机构“一对一”约谈,引导金融机构找准切入点,加大金融精准支持力度。
突出三重政策引导
突出发挥扶贫再贷款引导作用。通过在贫困县推广“脱贫助力贷”“扶贫再贷款+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在非贫困县推广“支农惠贷通”等金融扶贫模式,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为产业扶贫提供低成本信贷资金。截至目前,已向封丘县农信社、原阳县农信社发放扶贫再贷款13650万元,引导两社分别发放给河南宏达集团、河南嘉荣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2家带贫企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876户、3289人实现就业脱贫。
突出发挥扶贫小额贷款引导作用。联合市扶贫办、市财政局等部门制订小额信贷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方案及信贷工作考评办法,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扶贫小额信贷。截至10月末,涉农金融机构当年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2562.8万元。
突出发挥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引导作用。在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和市委、市政府的共同领导下,建立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全市602391家农户信息录入信用信息系统,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0291家,覆盖率达100%,评级比例达85%,实现通过信用评级对贫困户进行分类管理和对接。
创新三项工作机制
建立金融扶贫宣传对接机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并明确制度流程、工作职责。目前,全市共建立县级金融服务中心12个,乡镇金融服务站108个,村级金融服务部2877个。与市扶贫办等相关部门联合编印扶贫政策宣传手册,下发到贫困县各驻村工作队。组织金融机构编印金融助推脱贫攻坚信贷产品手册,积极开展政策宣讲。8月15日在封丘县召开金融扶贫现场推进会,向200余户带贫企业、农民合作社和贫困户宣讲金融扶贫政策和产品,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不知道金融扶贫政策、不会用普惠金融产品的问题。
建立金融扶贫主办银行机制。结合新乡市实际情况出台《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晰金融扶贫成员部门职责和金融机构为扶贫重点领域主办银行职责,发挥金融机构专业化比较优势,精准对接脱贫攻坚金融服务需求。农业银行新乡分行9月末“农民安家贷”余额达7.39亿元,其中封丘县1.02亿元、原阳县0.42亿元,专门支持农民工在城镇购房;邮储银行新乡市分行运用“四位一体”模式向封丘县39户带贫新型农业主体发放贷款1515万元,累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45人实现就业脱贫。
建立金融扶贫产业支撑机制。推动市政府建立“产业支撑+金融服务”的金融扶贫模式,全市已谋划产业项目789个,谋划产业基地683个,已实施带贫产业基地359个、带贫龙头企业65个,带动贫困户4480户,精准扶贫合作社389个,带动贫困户11506户。探索推行社贷社用、企贷企用等贷款模式,有效破解了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通过向辉县农商行发放支农再贷款4.8亿元,引导该行向孟电集团、春江集团等4家带贫企业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072笔、共16676万元,带贫企业确保每名贫困人口每年可分红800元至1000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072户、共16676人实现精准脱贫。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