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机关党建网 专题专栏 政融保 重要活动

“政融保”产业扶贫项目领导小组协调会(五)

时间:2024-04-10
来源:“政融保”产业扶贫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
分享到:

 

  2017年6月18日上午,“政融保”产业扶贫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财政支持政策专题协调会在省财政厅召开。省委副秘书长、省直工委书记李恩东,省财政厅厅长王东伟,人保财险河南省分公司总经理刘新,省委省直工委副书记唐飞,省财政厅副厅长赵学东,省委省直工委副巡视员赵茂军,地方金融处处长王等参加会议。

  李恩东首先传达了省委领导及吴焰董事长对“政融保”产业扶贫项目的指示精神,简要通报了项目推进实施情况,指出领导小组各单位对推动“政融保”产业扶贫项目在河南落地实施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合力推动,财政部门要加大对项目推进的政策支持。

  刘新汇报了5月16日全省机关百千万工程助力脱贫工作推进会暨“政融保”项目启动仪式召开后,人保财险河南省分公司与集团公司、总公司和省直相关部门密切对接情况,积极推动“政融保”产业扶贫项目落地开展的主要工作、采取的具体措施和下一步打算,提出了申请财政政策支持的具体事项。

  王东伟表示财政部门要对落地的“政融保”项目给予财政贴息支持, 并明确了财政支持政策的具体标准。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银行贷款同期基准利率进行贴息;对带动脱贫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按照3%进行财政贴息,贴息由省财政和市、县财政各分担50%。

  王东伟还详细解读了当前国家关于财政提供担保的政策规定,并对进一步完善“政融保”产业扶贫项目推进模式,推动项目落地实施提出了建议:一是完善模式,持续推进。坚持不忘初心,按照“干部推荐+融资支农+保险保障+财政贴息”的基本模式,依法依规,扎实推动项目的实施,形成好的信誉。该模式具有“两大亮点”,一是组织信誉,由省委组织部、省直工委、省金融办参与组织推动,各级驻村第一书记负责推荐项目;二是财政支持,省财政厅提供贴息政策支持,进一步降低支农融资成本。二是动态监控,防止骗息。财政贴息政策的前提是项目一定要落地,防止骗取财政贴息情况的出现。对所有“政融保”产业扶贫项目及龙头企业、贫困户的贴息,都要建立信息系统台账。三是扩展期限,提升效果。调整完善“政融保”项目融资期限,将融资期限扩展到3年,确保项目落地实施效果。四是控制利率,降低成本。组织和党务部门的信用保障、第一书记的政治责任,可有效降低项目的信用风险,加上项目推进实施后的规模效应,可以摊薄项目的成本,项目利率最好不高于银行同期基准利率。五是加强审核,防控风险。财政贴息幅度对不同主体类型存在差异,要加强项目融资主体的审核,防止带动脱贫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可能出现的违规操作风险。六是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全省52个贫困县全部推开可能存在一定压力,可以在下半年先进行试点,并注意听取融资贷款户的意见,及时总结完善,明年开始全面推开。

  王东伟强调,推进“政融保”产业扶贫项目,视野一定要开阔,站位一定要高,坚持不忘初心,真正把“政融保”产业扶贫项目做成中国人保的金字招牌、精品工程,为河南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出贡献。同时,借助“政融保”项目,拓展与财政厅合作空间,实现双赢、多赢。

  李恩东最后指出,降低“政融保”项目实施风险的关键在于选准项目,要发挥好各级第一书记的作用,依托各级组织体系,确保选准项目、选好项目,真正把好事办好。

  刘新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直工委、省财政厅意见,密切与总部对接,进一步完善“政融保”项目模式,扎实推进项目落地,切实为河南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持。

  参会人员:李恩东、王东伟、刘新、唐飞、赵学东、赵茂军、王威、李华南、袁英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