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道,修身为本。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党性是一个政党的本质特性,也是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本质是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统一。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是党性的具体践行者,党性体现在每一个党员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纪律观念中。要将党性教育作为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加强党性锻炼,持之以恒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保障。
一、以党性教育夯实思想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以党性教育夯实思想根基,是新时代党员干部成长的必由之路。它不仅关乎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更直接影响行动方向。要通过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理论武装,牢记初心使命。
(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永恒精神追求。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对党员干部来讲,是有坚定理想信念,还是满脑子功利私欲,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行为举止。在党性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是首要任务。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使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定对党的信仰和忠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的教育和引导。必须将党性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二)强化理论武装,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要通过党性教育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理论水平,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紧密结合新时代的发展条件和实践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开展好党内集中教育,坚持定期举办理论培训班、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引导党员干部集中时间精力进行深度学习,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思想、拓宽视野,有效提升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现代化建设能力。
(三)牢记初心使命,不断厚植为民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要通过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始终保持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赤子之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事业观,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将个人的发展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结合。要深入基层、了解民情,直观感受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来体现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定期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和“结对子”帮扶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在服务基层一线的实践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让初心在行动中淬炼、使命在奉献中升华。
二、以党性教育涵养优良作风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以党性教育涵养优良作风,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实干担当、干事创业,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
(一)践行群众路线,在服务群众中提升党性。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要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人民”二字镌刻在灵魂深处。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鼓励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和工厂车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了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找到解决困难的有效方法。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以制度保障筑牢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引导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弘扬实干精神,在干事创业中展现担当。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实干担当不仅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更是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将理想抱负转化为具体行动,在干事创业中实现价值、创造未来。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躬身践行的责任感,以满腔热忱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来,努力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用先进典型的实际案例诠释实干担当真谛,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向先进看齐,不尚虚谈、多务实功,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形成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要善于调动和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履职尽责、攻坚克难,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三)增强斗争本领,在风险挑战中赢得主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中国共产党是在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政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面对新时代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具备坚定的斗争意志和高超的斗争本领,保持清醒头脑,作出正确决策。要通过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认识到斗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增强斗争意识,掌握科学的斗争方法和策略,提高斗争本领,科学预见形势发展的未来走势、蕴含其中的机遇和挑战,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矛盾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总结斗争经验、把握斗争规律,不断提高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
三、以党性教育强化纪律自觉
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以党性教育强化纪律自觉,就是要使党员干部深刻领悟纪律规矩的极端重要性,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纪律意识融入血脉,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一)严格遵守党章,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党章是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要通过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深刻认识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破除一切形式的认知偏差与行为懈怠。同时,“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对党员的权力义务、思想行为等作出明确规定,党员干部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必须以党章作为思想引领和行为指南。要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始终坚持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在学习和运用中加强党性修养,时刻以党章为镜,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严格依照党章办事,做到知行合一。
(二)严明党规党纪,做纪律规矩的遵守者。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明确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六大纪律”包含党组织和党员在各个方面的规范和要求,每一条都是铁规禁令,都是不能触碰的高压线。要通过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开展专题教育,通过理论阐释与典型案例提高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把遵规守纪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确保党的纪律和规矩得到严格执行。积极开展警示教育,利用反面典型挖掘问题根源,从思想、制度、监督等多个角度进行反思,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提升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要推动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党员干部把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严守党规党纪,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激励担当作为,在遵规守纪前提下安心工作、放手干事。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是内在统一的,党规党纪既是不能触碰的“高压线”,也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护身符”。一方面,要通过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遵守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自觉做党章党规党纪的坚定执行者和忠实捍卫者,自觉将自己置身于监督之中,接受党内监督、人民群众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更好地管住言行、抵住诱惑、守住底线、及时纠偏,形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健康心态。另一方面,要通过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遵规守纪与担当作为有机统一起来,在廉洁上“管住手脚”、在事业上“放开手脚”,做到既心中有戒又心中有责、既遵规守纪又敢作善为,在纪律的“安全区”“防护栏”内立身干事、担当作为,切实把纪律外力、监督压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努力奋斗。
责编:陈云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