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机关党建网 文明创建 工作动态

学党史践行文明 办实事心系群众——省直各单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时间:2021-07-05
来源:河南机关党建网
分享到: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省直各单位特别是联系指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61家省直单位和14所高校,结合实际、发挥优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重要阵地,统筹资源、因地制宜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把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成党史学习教育的“最强一公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一、突出“大众化”,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推进理论宣传大众化,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是用活资源载体传递党的声音。各单位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贴近农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省委组织部赴周口市淮阳区开展“党的创新理论进淮阳”宣讲活动,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等主题,采取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宣讲形式,让“新思想”融入寻常百姓,让“好政策”惠及巷里田间。河南农业大学组织专家教授到濮阳市台前县李胡村,用通俗易懂、可亲可近的语言,为当地群众讲解党的创新理论和“四史”,把党史国史的“普通话”转化为群众乐于接受的“地方话”,让人民群众在质朴无华的语言中了解党的理论,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二是用好专题辅导报告讲述党史故事。各单位把党史发展脉络的“大主题”转化为群众密切关注的“小切口”,增强宣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群众的学习热情。省纪委监委赴驻马店市上蔡县杨屯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情系基层群众 助力乡村振兴”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上蔡县23名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和杨屯乡60余名党员共同聆听了《百年回眸:不忘党史守初心》主题党课,机关党员干部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学党史、悟思想”。省委宣传部组织党史宣讲志愿服务队到焦作市温县开展党史宣讲活动,邀请郑州大学教授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新时代党的伟大精神溯源”“党史学习教育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等主题,为广大干部群众作理论辅导、思想引导、实践指导。省委党校充分发挥理论宣讲优势,依托“百场义务宣讲”平台,组织义务宣讲团赴濮阳市清丰县,为当地干部群众带来“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等专题讲座。三是用足当地红色资源深化红色教育。各单位充分利用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因库”,组织干部职工进行现场沉浸式学习,引领全社会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青年干警到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学习,深入了解当地干部群众修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工天河”红旗渠的伟大奋斗历程,使青年干警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奋斗力量,积极投身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实践。省司法厅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赴新乡市卫辉唐庄镇和辉县冀屯镇开展现场教学,寻访红色历史、感受时代变迁,赓续精神血脉、激发奋进动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达到双提升、双促进的良好效果。

二、汇聚“正能量”,持续培育文明风尚。深入联系指导的试点县(市、区)开展实地调研,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围绕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社会环境。一是在移风易俗活动中提升文明素养。各单位深入基层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行动等移风易俗活动,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省委党校到濮阳市清丰县开展“旅游景区美如画 文明出行你我他”“保护生态手拉手 生态文明心连心”“垃圾分一分 生活美十分”宣传活动,倡导群众践行文明新风尚,做文明向上的新时代好公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三门峡市渑池县4个乡镇文明实践所、12个村级文明实践站签订“一对一”结对共建协议,帮助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志愿者专题培训及志服务活动,支持指导村实践站开展好“乡村光荣榜”选树和“十星级文明户”认领创建活动。省生态环境厅走进商城县、叶县等地进行“践行生态环境行为规范 增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主题宣讲,向群众介绍《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的出台背景,并从关注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分类投放垃圾和参与监督举报等方面进行讲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二是在普及法制教育中推进基层治理。省妇联组织志愿者到商丘市睢县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向党员、群众发放《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读本、宣传折页,《条例在心中 文明伴我行》倡议书和《“煦燕说法”——民法典宣传篇》等资料,让群众不出家门便能了解政策法规。省政府国资委组织志愿服务队到三门峡市卢氏县第一小学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单行本,向家长和学生宣传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引导群众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三是在深化志愿服务中促进社会和谐。各单位积极发挥行业优势,围绕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生态环保、健康科普等,落实“志愿服务乡村行”活动部署,深入所联系指导试点县(市、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省财政厅助力驻马店市新蔡县打造“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三级服务阵地,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项目活动,把文明实践中心(站、点)打造成“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百姓之家。省审计厅在南阳市宛城区岳庄村开展“豫审情˙伴成长”志愿服务活动,选定10名热心公益的党员干部担任志愿服务辅导员,“一对一”结对帮扶10名贫困留守儿童,负责他们的爱心捐助、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等日常工作。

三、打造“新平台”,着力办好为民实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一是助力乡村振兴“送项目”。各单位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大力扶持联系指导的试点县(市、区)的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推出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省委办公厅将长垣市结对帮扶光山县的标志性项目——健康产业园作为“办实事”联系点,及时跟进项目、加强工作指导,推动健康产业园成为光山县推动乡村振兴的骨干支撑。省财政厅下达6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驻马店市新蔡县艾滋病村东湖居委会乡村学校少年宫、东湖办事处小学等项目建设,解决青少年宫开办费和每年维护费用,为村民提供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和阵地。河南农业大学长期组建博士生服务团、教授专家服务团赴濮阳市台前县开展科技支农,将莲藕新品种实验成果、优质小西瓜品种“彩虹西瓜”、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和科学种植技术等带到当地,促进农民创收。二是丰富群众生活“送文化”。各单位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省人大办公厅联合省文化馆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走进洛阳市宜阳县中峪村活动,围绕“党在我心中、阔步新时代”主题,通过文艺表演形式展示回顾党的创建史、创业史和创新史。省文联组织歌唱家、戏剧家、书法家到鹤壁市淇县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文艺志愿活动。省民政厅邀请书法家在商丘市柘城县双庙村图书阅览室举办“喜迎建党100周年笔会”,用一幅幅优秀书法作品讴歌建党100周年的奋斗历程。三是服务百姓民生“送温暖”。各单位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办实事、纾民困、解民忧。省政府办公厅赴项城市丁集镇开展“惠农服务到基层”活动,邀请省农科院专家为群众现场传授小麦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并发放《河南省强农惠农政策摘编》宣传乡村振兴政策。省委统战部联合省工商联联系河南省芒砀商会,组织志愿者在荥阳市汜水镇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留守残疾儿童活动,并向汜水镇东河南村爱心超市捐赠价值2万元生活物资。河南中医药大学选派8名技术精湛的医生常驻信阳市新县人民医院及新县中医院开展帮扶工作,切实提高帮扶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新县打造一支技术够精、实力够强的医疗、科研队伍,更好地服务于老区人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