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引用诗词释读编写组|《习近平引用诗词释读》|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释读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经典诗词,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光明日报|《中华文化公开课》|人民出版社
本书由中宣部宣教局和光明日报社组织编写,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文化传承发展主题系列宣讲基础上精心整理而成。樊锦诗、王旭东、王巍等多位文化领域名家,现场讲述红山、良渚、二里头、大运河、敦煌、云冈、故宫、中华典籍等热点历史文化遗产的丰富内容与精彩故事。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陕西省委员会|《习仲勋年谱(1913-2002共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习仲勋年谱》(1-4)将资料性、学术性和传记性相统一,以翔实可靠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大量使用和发表档案资料;注意吸收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一些疑难问题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多方考证;是一部全面、系统、准确记述习仲勋同志思想和生平业绩的编年体著作,突出反映他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以及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不懈奋斗的崇高品质和始终不渝的革命精神。
方志远|《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广西师大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明代政治制度史的经典著作,立足于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形成道路,以明代国家权力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法则为切入点,勾勒出明代从中央到地方,从皇帝到乡绅里甲层层制衡的庞大国家机器。通过明代权力结构初创、定型、调整、再定型的全过程,展现明代国家权力结构演变的双轨制轨迹,展示中国历代国家权力“内廷机构外廷化、中央机构地方化、监察机构行政化”的普遍规律,揭示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尤其是君主制度的本质特征。
陈胜前|《中华文明格局的起源:考古学的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考古学具有大历史的宏观视角与长时段的时间尺度,有助于认识中华文明格局的形成与特点。从考古学角度看,中华文明格局有四个显著特点:个是多元一体。这造就了中华文明的广大与悠久。第二个是南北相依。南北两个农业起源中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缓冲空间,是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经济基础。第三、第四两个特点代表中华文明的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向内陆发展,西北半壁与东南半壁河山形成共生关系;另一个是向海洋发展,稻作农业向东亚其他地区以及东南亚、大洋洲地区扩散。中华文明不仅是农业文明,而且具有多元的文化基础,其来源就是史前时代形成的文化生态格局。这个文化生态格局由四个部分组成:以农耕为主的东南板块、以游牧为主的西北板块、处在两者之间的生态交错带板块,以及海洋块板。四个板块之间的密切互动构成中华文明格局的基本框架。
葛兆光|《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全三册)》|云南人民出版社
资深学者葛兆光教授主编,由中国人自己撰写的全球史凝聚二十几位学者的“激情·野心·才华”讲述三百万年“全球·人类·文明”的故事。
查尔斯·刘(Charles Liu)|《宇宙视觉史(从宇宙大爆炸到时间的尽头)(精)》|海峡书局出版社
尼尔·泰森黄金搭档科普力作首次引进。宇宙何时发生何事,人类目前已知的尽在本书中!沿着看得见的时间线穿梭宇宙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尽享视觉盛宴,感知宇宙之美!
李娟|《我的阿勒泰》|花城出版社
《我的阿勒泰》原著小说,偏远寂静的阿克哈拉村,缓慢而永恒的喀吾图,沙依横布拉克的夏牧场……“阿勒泰的精灵”李娟以细腻明亮的笔触全景式记录北疆边地美好闪光的时刻。
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江苏文艺出版社
严重精神内耗,一定要读十八岁!余华成名作!看到余华当年鼻青脸肿的样子,我觉得我又行了!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似一壁饱得天地之灵气,令人惊叹却难得其解的神奇岩画;又似一卷时而安恬、时而激越,向世人诉说人生挚爱与心灵悲苦的民族史诗。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