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干部得主动要活干,社区同志也要敢于派任务。如果大家都各干各的,多部门组建的卡口队伍就始终是两张皮,卡点值守任务就难以真正落实。”对于下沉到惠济区刘寨街道中华园小区卡点的郑州市社治委干部王海江来说,“融入到社区防控工作中去,真正做到服务社区群众”,是他一直认定的工作目标。
自从1月29日下沉来到中华园小区卡点,王海江和卡点值守同志们的“战疫生活”就一刻没有停歇过……“首先是思想上的融合。我们下沉到基层,只有和社区同志共分担,共承担,这个活儿才能干得好。”提起发挥下沉人员的作用,王海江有一套他自己的想法。
“卡口工作比较特殊,不固定岗位,只是相对分工,我们中华园小区卡点由组长带头,其他同志听从组长安排,这样让工作实现充分的融合,才能保证我们各项工作的有序顺利开展。”王海江说。
常丽红是惠济区委巡察组下沉到中华园小区卡点的下沉干部,是负责该卡点疫情防控工作的组长。在这个卡点,所有的人员都要听从组长的统一调度。常丽红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送货上门、消杀、收垃圾,几个楼下来要将近两三个小时;刚刚开通卡口扫描登记时,卡口二维码较少,造成进出小区排队拥挤,常丽红创新工作方法,“将小区二维码印制在工作证上,我们每位工作人员必须佩戴,至少保持1.5米站开,这样不仅方便群众扫码,而且可以避免群众交叉感染。老年人或者小孩进入卡口,他们不会用手机或者没有手机,我们就人工登记,然后再将登记信息统一录入管理系统。我把卡口管理总结了“一二三”工作法......”说起自己这些天的工作感悟,常丽红好像一位扎根基层多年的“老兵”,有永远说不完的诗......
卡点值守的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岗位,都有自己的工作优势,根据卡点工作需求,各自发挥优势又主动融合。郑州市委社治委的同志是社区工作者的“娘家人”,发现繁复的填表,人员信息登记很多内容重复,通过向市、区主管部门反映,很快将六张表格压缩成了两张,大大缓解了基层工作的压力。
中华园小区内有区疾控中心办公场所,卡口下沉工作人员每天同样对进出卡口的疾控车辆和人员进行车辆消杀、测量体温等,并将照片及时上传至业主微信群里,减少小区居民的心理恐慌和担忧。疫情期间,疾控中心不对外办理业务,为避免前往疾控中心办事的群众多次跑腿,卡口工作人员与疾控中心沟通,在小区大门口张贴温馨提示,留下办公电话,方便群众及时了解办理时间。
“就兴隆社区中华园小区卡点的所有值守人员来说,我们已经处成了兄弟姊妹,忙时一起忙,闲时一起唠,通过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了,也和社区的同志们真正打成了一片,对基层社区工作也更加了解了。每次到吃饭的点儿,大家伙儿都互相推让:我不饿,你先吃!你站这么长时间了,你歇会,我来......话语虽简单,但可以看出来,我们像一家人一样,这也是我下沉工作中最大的收获......”市委社治委下沉干部王海江深情地说。
同样,与王海江、常丽红共事的卡口社区工作人员也对他们的“战友们”无不称赞,“自从下沉干部到岗后,卡口值守工作更加规范了,思路也更清晰了,为民服务的措施也更加到位了......”
20多天来,市、区两级下沉社区的机关干部不因下沉而改变初心,不因艰苦而淡忘使命;他们没有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是他们最好的标签!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