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中共党员,1963年生,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脏重症医学科科主任,CCU病区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心血管健康管理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保健委员会干部保健会诊专家。《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编委。
在张静的带领下,河南省人民医院华中阜外医院心脏重症医学科成为国内首家以学科建制并处于领先地位的心脏重症医学科,具有包含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和心脏危重症疾病监护单元等临床功能。心脏重症医学科完成了诸多难度高且病情危重复杂的心脏疾病的诊疗,在全球率先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DuoFlo深低温脑保护救治暴发性心肌炎,成功开展ECMO辅助支持下的心肺复苏、ECMO+IABP+呼吸机支持下的冠脉造影(CAG)+冠脉支架植入(PCI)、清醒ECMO+IABP(主动脉气囊反搏)心脏辅助综合救治暴发性心肌炎、impeLLA(左心室辅助装置)支持下的冠脉支架植入术,肾功能不全患者的CAG+PCI、应用心衰超滤装置救治重症心衰、3D打印指导下的室间隔穿孔封堵术等医疗新技术,其综合救治实力已经逐渐走在国内心脏重症领域的领先梯队。
一、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天候坚守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最前线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以来,张静充分发挥自身党员定位,主动请缨至临床一线参与抗疫斗争,在危重疾病诊疗前线发挥党员的先锋和“堡垒”作用。张静作为河南省心脏重症学科领军人物,担任河南省人民医院新冠肺炎救治多学科专家组成员。带领心脏重症团队青年骨干主动参与到新冠肺炎疑难危重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中,并作为省医多学科专家组成员进行“全天候”的指导会诊,为最前线的重症诊疗提供技术指导与诊疗支持。张静主任在对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将科室积累的ECMO管理经验倾囊相授,创造性地提出ECMO管理的17条军规,内容涵盖应用心脏超声指导ECMO流量优化、精准的容量管理、靶向目标管理、分段式覆盖、“静”式包扎法等,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ECMO使用VV、VA、VAV等多种模式,在张静主任的严格要求和认真指导下,大部分患者顺利脱离ECMO辅助。
受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张海涛主委的指派,张静承担新冠肺炎期间ECMO技术应用的线上全国培训和网络讲座,将ECMO等机械循环辅助治疗的“河南省医”经验进行分享,武汉多家医院与全国各地抗疫一线医护6000余人参与在线观看,反响热烈。
作为河南省首席心脏重症专家,张静将新冠肺炎所引起心功能不全的“河南经验”写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心功能不全诊治专家建议》,为新冠肺炎所引起的呼吸循环衰竭疾病提供最有力的救治策略,从而赢得国内外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
二、立足国家队平台,倾力构建“心脏重症5小时生命圈”
鉴于郑州市作为省会城市的独特“区位+交通”优势,5小时的高速公路行程几乎能够到达河南省所有地市和重要县区。张静主任将全省各地市及重要县区细致划分为“1h生命圈”“2h生命圈”“3h生命圈”……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制定出最合适、最符合生命安全利益的综合救治方案。“心脏重症5小时生命圈”立足于启动有效救治的时间,使中原地区的心脏重症临床救治成为完整的体系,每位急需救治的心脏重症患者都能从中找到“触手可及”的心脏重症医疗资源。正因为“心脏重症5小时生命圈”的存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医院CCU拥有了一种更加灵活高效的运行模式,并从行动中将“移动CCU”变为了现实,逐渐探索出了可供借鉴与推广的成熟模式。
张静主任牵头组建“机械循环辅助救治团队”,24小时保持随时待命状态。这个“可移动的CCU”先后奔赴襄阳、太原、安阳、洛阳、南阳、信阳、商丘、驻马店等地进行转运治疗,在救治急性心梗、暴发性心肌炎、心脏破裂、室间隔穿孔等危重疾病的同时赢得业内盛誉。
三、常态化进行基层学术宣讲,传播心脏重症适宜技术,打造“金专”“金课”
张静主任时刻不忘帮扶基层医院,相继成立“河南省心脏重症学院”和“河南省心脏重症网络学院”。常态化开展基层学术宣讲活动,将心脏重症的前沿理念和实用技术送至中原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先后走进安阳、开封、洛阳等地市,为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进行心脏重症人才储备,让河南的心脏重症患者足不出省就能得到最好的诊断和治疗。
四、崇尚守正创新与工匠精神,注重自身学科内涵建设
张静带领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心脏重症“四个翅膀”理论和“心脏重症目标靶向性管理”理论,使河南省心脏重症事业逐步走向理论成熟。倾力打造“责任CCU、人文CCU、幸福CCU”,坚持“让人性的光芒照亮CCU每张病床”的人文理念,在全国率先开展“走廊宣讲活动”和“向日葵心脏重症志愿者活动”,从而将人文关怀倾注至心脏重症临床就诊的每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