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机关党建网 文明创建 道德模范

第七届省直“十大道德模范”韩玉舟

时间:2021-11-11
来源:河南机关党建网
分享到:

韩玉舟

韩玉舟  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办二级调研员

主要事迹介绍(孝老爱亲模范

膝前尽孝愿断肠      病母榻侧报亲恩

韩玉舟,男,1965年5月出生洛阳市汝阳县人,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92年11月入党,高级工程师,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现任河南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孝道为荣的民族,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中原大地的传统美德韩玉舟从小受父亲教育和家庭影响,牢记“百善孝为先”古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家庭生活中始终把敬老孝亲作为应尽义务,爱父母、爱家庭、爱工作敬老孝亲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惊世骇俗的壮语,付出和坚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待生病的父亲和卧病在床的母亲,受到医生、亲友、同事广泛赞誉

父亲,愿截肠续命。199610月参加工作不满10年的韩玉舟,得知担任乡村教师的父亲吃馒头时,经常感觉到吞咽困难,影响了正常生活此事引起了他的警觉,他感到父亲才56岁,正是教书育人、帮助学生长知识长本领的好时期,是家庭的顶梁柱,身体一旦出现问题,不但影响三尺讲台工作,而且影响家庭很多事情。于是,向单位领导请假,把父亲从老家接到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在医院检查发现食道出现大块肿瘤,已是食道癌晚期。30岁出头的韩玉舟面对父亲患重病的噩耗,感觉像天塌下来一样,非常痛苦无助,焦虑不安,无奈之时,主治医生劝说家人,立即做食道截取手术。按照常规康复疗法,术后必须进行药物化疗。面对病床上的父亲,面对每次2000多元昂贵的化疗费用,当时家庭经济条件限制不得已采用了每次200多元的化疗药物,时间长了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强烈的咳嗽冲破了胸膜,又做了开胸手术,对胸膜进行了修补。两次大手术,对老人身体造成了极大伤害。为了减轻经济压力,为了方便照顾父亲,他把父亲安顿在郑州家里疗养。经过精心呵护和疗养,父亲病情逐渐见轻,身体逐渐恢复,在1998年12月一天父亲骑自行车外出去看望老乡时,在经八路口不慎被摩托车撞倒在地,当时感觉不明显,就回家了。次日下午突然感到身体极度疼痛不适,再次到二院治疗,主管大夫开具住院手续和治疗液体后就下班回家了,韩玉舟在病房守候一夜,黎明时分,父亲在卫生间排出小便时突然昏倒在地经值班医生紧急抢救,确诊为肠坏死,急需做切肠手术。在父亲住院第三次手术期间,主刀大夫端着一盆切除的坏死小肠,向他介绍手术情况,他立即说道“能不能把我的肠子截取一段给父亲接上?”主刀大夫说“我当了40多年医生,做了无数手术,还没碰到过你这样的人,你这样的想法,你真。我很感动,也理解你,但这做,会引发异体反应,不但救不了你父亲,还会害了他。”做了三次大手术的父亲,特别是小肠被切除,无法吸收营养成分,只能卧床静养,靠营养液维持生命,身体越来越弱。韩玉舟上网查阅各种资料,当他了解到南京第二军大曾经尝试用羊肠代替小肠手术的案例积极与院方联系后得知,手术并不成功,全国尚无成功案例。无奈的他,只能继续靠营养液为父亲延续生命。为了维系治疗时间、节省治疗费用,他先后把父亲转回到县医院治疗,又转回老家由家人照顾、乡医生每天上门打针输液。为了治疗费用,他一方面打紧家庭开支,一方面从郑州药店成箱地批发蛋白液和治疗药品送。就这样,韩玉舟每月从郑州往洛阳老家送四箱药品。妻子穿的袜子破了舍不得买新的缝了再穿,厨房洗菜水舍不得丢弃再冲马桶,省钱父亲治病用药,家庭经济极度困难的时候,用5元钱买一点青菜,维持家庭生活一个星期。父亲两年三次大手术,为父亲续命10个多月,三年艰难治病历程,也没能挽留父亲宝贵生命,但是韩玉舟尽到了最大努力,让父亲安详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因此背上10多万元债,5年后才还清。

母亲,保幸福安康。父亲59岁去世后,母亲的年龄也越来越大,韩玉舟作为家中老大,在家庭生活中,自然又担起照顾母亲的重担。从1999年以来,韩玉舟感到父亲不在了,害怕母亲孤独,就经常把母亲接到自己的小家里奉养,享受天伦之乐,让母亲开心过好每一天,无论母亲有任何需求,他都尽最大努力满足,即使回农村老家看看,他都让母亲如愿以偿。10多年前,母亲还是在身体能自理时2次在老家过春节,他都会带着全家回去陪伴母亲。2005年,母亲突发脑梗,经过治疗身体留下后遗症,韩玉舟每年都安排母亲住院输液2次,缓解血液稠度。在家乡汝阳县付店镇付店村,同年患上同样病例的15个老人,大多都在1-2年内病逝了,只有韩玉舟的母亲仍然健在,母亲患病的16年时间里,一次次住院,一次次治疗,一次次从死亡线逃生,连医生都惊讶的说“照这样脑梗堵塞程度能活下来还真是个奇迹”。2015年11月10日,韩玉舟刚从老家弟弟家里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请来照顾母亲的护工一时还没到,母亲一人在家,在拿餐桌上的橘子时,拄着拐杖不慎摔倒,导致胯骨骨折,住院治疗半月时间,打上了钢钉,从此卧床不起。慢慢地,母亲的意识也逐渐模糊,大小便失禁,不能自食,需要喂养。这5年多时间里,除了弟弟妹妹短暂照顾一段时间外,大部分时间是在他家度过的。5年来,每逢周末,朋友、同事总会邀约韩玉舟,“老韩,周末有什么安排?”“老韩,一起去爬山吧?”,他始终都是“周末在家照顾老太太!”“没时间,家里老人需要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节假日,韩玉舟都会和妻女一起在家陪伴守候母亲大人。早上,他给母亲穿好衣服,从床上抱到轮椅上,洗脸、梳头、做饭、喂饭、喂药,打开平板电脑给老人播放戏曲。中午,喂饭后,再抱到床上,脱掉衣服,让老人身体缓解在轮椅上的困乏。晚上再重复一遍。中间,还要给老人按摩,防止肌肉萎缩。在每次给老人清理好大便后,总会用湿巾再擦拭一遍,保持清洁,防止褥疮。尤其去年疫情期间,50多天,天天如此。冬天,天黑的早,他一陪就是几个小时;夏天,他及时擦拭,勤更换衣服,确保母亲身体卫生、衣着整洁、室内无异味。

几年来,韩玉舟和他的妻子、女儿一家人无怨无悔,一起承担、并肩照顾。懂事的女儿贝贝下班回家,总要喊一声“奶奶,我回来了”,不管老太太听没听,听懂没听懂,她都坚持,为的是让奶奶高兴。妻子张丽云经常亲吻老太太脸颊,给老太太精神上以安慰、以亲情、以温暖,虽然老母亲意识不清,但每当妻子亲吻时,母亲脸上总会绽放出灿烂笑容。为了帮助老母亲恢复语言能力,妻子张丽云经常在家里领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现在,只要开个头,老母亲总能随着音调哼唱几句。只要张丽云一回到家,第一句话总会问“今天老太太的两个鸡蛋吃了没?”,如果没有,总会要求补上。护工常说“哥呀,嫂子、姑娘你们仨真是好人,真孝顺,冲着这,我会把老太太当成亲娘伺候”。“老太太就是咱家的仙。在一天,就要好好照顾一天,这一天,咱就幸福满满的”是张丽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一天,她把摄影师请到家里给老人拍照,让老太太穿上紫旗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留下了幸福的微笑。她经常指着挂在墙上的照片逗老太太“那个人你认识不认识呀?漂亮不漂亮呀?”老太太总会大笑着说“认识!是我,漂亮。”每当此情此景,他们都会会心一笑“老太太又聪明了。”

现在,老太太只记得他妻子和护工的名字,却不知道她儿子的名字,但是,每当看到韩玉舟,老太太总是会很开心的微笑,她心里清楚,这个人是她最值得她依靠的人,是一个孝敬她的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