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河南省新郑监狱科员
主要事迹介绍(助人为乐类)
王娟工作之余,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宝贝回家”公益组织,每天额外工作八个小时,由于勤奋努力、能力突出,现任“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河南区管理员,以及宝贝回家寻子网网站论坛版主。
一、下决心、立长志,贡献自己莹莹之光
她的志愿者之梦源于2010年的一则电视认亲新闻,当失散亲人在志愿者帮助下团聚之时,她的内心被认亲画面热烈冲击着,同时也深深地为志愿者的善举所感动,她在心中默默地做出一个决定:要成为一名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用自己的莹莹之光,照亮那些迷失孩子的回家之路。
她深知志愿者之路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同时也是一条难行之路,因此在2010年5月成为一名志愿者之初,她就给自己定下规矩:以后无论在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坚持“细心、耐心、恒心”三心原则,把工作扎扎实实做好。
二、言必行、行必果,公益事业生生不息
在随后的工作中,她严格遵守自己制定的“三心”原则:与当事人沟通及询问有关信息时细心,核实查证当事人信息时有耐心,追查寻亲线索时有恒心。
由于她的勤奋和坚持,2011年8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任命她为河南区管理,以及宝贝回家寻子网网站论坛版主。此时的她,不但要负责协助网站工作组志愿者开展寻亲工作,还要负责省内媒体的联络、宣传,线索的征集与核查,以及认亲活动的组织等。同时,还要负责宝贝回家网站家寻工作组志愿者的招募及4000多名志愿者的管理培训,让这份爱心事业生生不息地传递下去。
三、不抛弃、不放弃,克服困难贵在坚持
在电视上催人泪下的动人场景背后,隐藏着志愿者默默无闻的付出与奉献。作为一名志愿者,她无权要求相关人员提供线索和证据,更不能逢人便问孩子被拐时的情况。在一些拐卖孩子比较集中的地方,当地居民对外来人员还会十分的敏感,防范心理很强,有的甚至是排斥和敌视。因此,在助人寻亲时,她和同伴经常会遭遇误解、谩骂,甚至驱赶,所以只能小心谨慎地进行排查、走访、询问、比对等各项寻亲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加入志愿者组织九年以来,王娟同志通过不懈努力,帮助43名失散亲人找到了家,通过指导协调等间接途径帮助69名寻亲人与家人团聚。在她的努力之下,有失散七十三年的姐妹再次相逢,有家乡远在越南、缅甸的外籍女子得以返回故里,更有寻亲人在找到亲人后,义无反顾地加入公益组织,继续传递爱心,看到这些,她觉得付出再多努力都是值得的。
四、抓源头、促根本,防拐宣传意义深远
经过多年的志愿者工作,她深知打拐是手段,反拐防拐才是根本。从2010年加入志愿者团队以来,她不但积极参与打拐寻亲活动,还多次参加、组织反拐防拐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2012年,参与商丘妇联、民政局等部门联合开展的打拐系列宣传活动;
2014年4月,代表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河南区志愿者,参加由公安部、省公安厅组织召开的打拐座谈会;
2014年,在郑州组织策划了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第一次反拐培训,组织8个省份的135名志愿者代表参加了培训;
2016年,参加中国反拐公益联盟峰会、中央电视台《等着我》节目的录制,同时与央视“缘梦基金”和爱心企业一起启动志愿者联盟;
2016年12月,与河南电视台危机大调查栏目联合在幼儿园开展系列防拐演习活动;
2017年,多次与新京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等媒体联合开展认亲团聚活动的组织;
2018年,参加郑州市二七区政法委组织的“法治的力量”平安二七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如果说“人间有情有真爱”是她多年志愿者工作的真实写照,那么“天下无拐无伤害”便是她最美好的心愿,是这么多年来为之奋斗不息的终极目标。
五、舍小家、为大家,小警大爱无怨无悔
九年来,除完成自己作为监狱人民警察的本职工作和志愿者工作外,她将自己的爱更多地给予了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外表柔弱的她,心中却装有大爱,铁肩担道义,爱心著华章,王娟同志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