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机关党建网 宣传工作 红旗渠精神研究会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一脉相承 ——关于精神根脉与传承的讨论

时间:2023-07-27
来源:党的生活
分享到:

  主持人:

  李 彬 《当代陕西》记者

  王 雅 《当代陕西》记者

  侯 夷 《党的生活》记者

  韩 颖 《党的生活》记者

  嘉 宾:

  杨宏兰 延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王建康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梁星亮 西北大学延安精神与党的建设研究院院长、教授

  杨晓红 陕西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副院长、教授

  任永红 延安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李庚香 河南省社科联主席

  薛崇林 安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翟道武 河南省红旗渠精神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元 涛 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精神研究中心主任

  杨玉东 林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不同时期的“共同丰碑”

  杨宏兰:从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中共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是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

  在中国共产党为民族伟大复兴百年奋斗的进程中,延安时期是一个伟大的时期,它是百年党史教科书中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篇章之一,历史选择了延安,延安也因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而成为永远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行的红色灯塔。

  李庚香: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是革命精神的代表,红旗渠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建设时期的典型精神代表,它们都是不同时期指引我们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灯塔。

  从革命时期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到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不等不靠、艰苦创业,再到新时代的自立自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延安精神如此,红旗渠精神也是如此,它们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梁星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我们党带领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以“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靠的是党员群众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政治本色。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政治建设、思想理论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四个自信”,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翟道武: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历时10年奋斗,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开凿的一条绵延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这条在悬崖绝壁上“抠”出来的生命渠,是一部由林县儿女用血泪、生命、智慧谱写而成的英雄史诗。千里长渠是他们一锤一钉凿出来的,逶迤的渠岸是他们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垒起来的。红旗渠的建成不仅铸造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树立了伟大的精神丰碑。

  不同时期的“共同方法”

  任永红: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1945年,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写进党章,科学回答了共产党人“干什么”“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

  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里,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时时问计于民、事事问需于民、处处问政于民,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薛崇林:红旗渠建设之前,为了摸清山区生产规律,林县县委总结出“四摸”工作经验:从历史记载中去摸,从《林县志》等历史记载中找寻山区工作规律;从群众中去摸,向群众问情况、学办法;从农谚中去摸,从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找经验、找教训;从试验中去摸,通过试验找到可行办法并推广。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它始终在提醒着我们,只要抓住了群众的根本需求,办大多数群众迫切要求的事情,就一定能得到他们的拥护;充分依靠群众的力量来办这些事情,就一定能办成。

  杨晓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体现。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从而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为人民服务不能一阵风,不能搞形式主义。党员干部就是要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群众立场,树立正确政绩观,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永恒奋斗目标。

  元 涛:林县为了人民修渠、依靠人民修成渠、修渠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刻揭示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像红旗渠修建时那样,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翟道武:当年,林县县委始终坚持“办大多数群众迫切要求的事情,就一定能得到他们的拥护;充分依靠群众的力量来办这些事情,就一定能办成”的理念,为了人民修渠、依靠人民修成渠、修渠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刻揭示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今天,广大党员干部在谋划调查研究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调查研究的过程当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的过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在人民群众中找到最恰当、最真实、最合理的办法,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不同时期的“共同需求”

  杨玉东:我们这一代人不需要开山凿石的苦拼,但要摒弃骄娇二气,抵御“躺平”“佛系”的思想冲击,这是新时代的自力更生。倡导自力更生,不是吃糠咽菜、穿破衣烂衫,不是受二遍罪、吃二遍苦,是难而不弃、富而不惑,是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效益的艰苦朴素,是在不毁先辈基业的基础上拾级而上。红旗渠畔人奋斗,新时代的开创者,不搞穿靴戴帽,注重问题导向,激发年轻人共同面对大局的精神。

  杨宏兰:全面宣传党在延安时期的历史,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延安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一定要把党的历史研究好,宣传好,把红色资源发掘好、运用好,讲好党的七大的故事、杨家岭的故事、新时代延安的故事,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放射光芒。

  结合延安实际,“走出去宣传”,主动宣介延安,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延安的故事;“请进来体验”,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让更多人来接受延安精神熏陶,感受新时代延安发展新气象;“延安人率先践行”,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

  薛崇林:半个多世纪以来,林(县)州人民在红旗渠精神的激励下,续航梦想、接续奋斗,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实现了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一次次飞跃。旅游、培训、研学、康养等文旅融合新业态蓬勃发展;以打造“全省民宿发展第一县”为目标,持续提升“红旗渠人家”民宿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踔厉奋发,向着“现代化中等城市”阔步前进,谱写红旗渠故乡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王建康: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本质上息息相通,功能上互为支撑,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在突出人民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中弘扬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传承弘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进一步提高陕西、河南合作水平,促进黄河中下游地区大发展,加快革命老区建设,在深化豫陕合作中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