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天河”——红旗渠,是世界最长的人工天河、最长的农田灌溉水系。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总干渠墙高4.3米,宽8米,长70.6公里。分水岭为3条干渠,南北纵横,贯穿于林州腹地。
图片来源:河南省文物局
2016年10月,红旗渠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7年1月,红旗渠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红旗渠的建成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我国水利建设上的一面旗帜。上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红旗渠享誉海内外,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历史上,林州极度干旱、缺水,上世纪60年代,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建成了这条盘绕在太行山悬崖绝壁之间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图片来源:河南省文物局
红旗渠工程之艰巨、工程美学价值之高,堪称人间奇迹。为修建红旗渠,人们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挖砌土石达1515万立方米。据说,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州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红旗渠也因此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而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仅是一种民族精神,也成了一种文化符号。
红旗渠本身的风光对游客也极具吸引力。红旗渠集雄、奇、险、秀于一身,分水苑、青年洞两大景区各具特色,它们同红旗渠精神一起共同组成了独一无二的红旗渠。
图片来源:河南省文物局
2016年4月,世界遗产保护专家组到红旗渠进行了实地考察;2017年12月,国家文物局专家现场考察评估红旗渠申遗工作。
红旗渠及其精神是人民伟大创业精神的真实写照,这种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创造人间奇迹。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