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 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 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强调了不 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意义和必 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 石和决定其理论属性的依据。只有筑牢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哲学根基,始终坚持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不动摇,中国化 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根基牢固、稳如泰山; 只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相结合,正确回答重大的时代课题,中国化 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生机勃勃、枝繁叶茂。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指引我们不断破浪前行,我们也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然而过去的成功并不直接意味着未来的辉煌。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同时,应该重视和警惕可能出 现的问题:第一,在传播、阐述和捍卫马克思 主义的同时,应该警惕把“传统马克思主义” 与“现代马克思主义”对立的情况,割裂马克思 主义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第二,在马克思主义领 域的研究成果、理论文章、学术会议大发展大繁 荣的同时,应该警惕观点模糊、方向不明、是非难分、标准难定的现象。第三,在马克思主义话 语不断出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不断扩容的同 时,应该警惕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影响力和感 召力是否弱化的情况。第四,在马克思主义学科 建设越来越规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越来越普 及的同时,应该警惕现实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是否更加坚定等。
这些推动马克思主义繁荣发展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新的深层次问题,具有一些共同的理论特征。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实证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普遍的真理,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对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科学 性。但是,如果用“去哲学化”的方式把马克思 主义哲学解释成实证主义一样的“实证科学”, 马克思主义可能退化为“经济宿命论”,人类社 会的发展成为纯粹的自然而然和按部就班,人的 主观能动性显得软弱无力,给人们造成迷茫、慵 懒。特别是在时代变革中就会陷入被动和无所适 从,不可能引领新时代的发展。二是把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批判性(革命性)抽象化。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革命性具有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重要特 征。革命有其规律性,不能盲目地否定或者夸 大。如果把革命理解为“事物发展的客观的、自 然而然的过程”,磨掉革命的锋芒,变成“价值 中立”的知识体系,成为随波逐流的被动行为, 必然会丧失问题意识、丧失理想信念、丧失奋斗 目标。同样,如果夸大人的主观意志,夸大革 命,不切实际地“否定一切”“打倒一切”,必然会脱离实际,给党和人民带来更大的伤害。三 是歪曲“实践论”以达到否定“物质本体论”的 目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 观点,坚持物质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 唯心主义的重要特征。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如果不尊重“物质本体”的客观前提,而一味 强调实践,往往会把人们的实践观念引向自发实 践,用个人实践否定社会实践,用利己实践否定 利他实践,会造成科学的实践不被人们所接受, 而错误实践观却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可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在根本上应该与缺乏理论彻底性和实践坚定性密切相关。缺乏马克思主义完整世界观(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实践锻炼,就难以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的变化,掌 握引领时代的本领,以至于在时代发展面前显 得力不从心。在现实矛盾和问题面前抓不住 根本、认不清问题的本质、提不出解决问题的办 法,容易看重了其中一个问题而忽视了与其相互 依存的对立面,把握不住客观尺度,在各自的主 张中走向极端。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期,更应该筑牢哲学根基,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保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 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 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只有真正懂得并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发展中 立足现实,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 定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才能明确自己前进的方 向,树立起时代的意识和眼光;才能面向未来, 不满足于现状、永不停息、不懈追求,把目光放 在长远,始终保持先进性和革命性的意识,不断 开辟新道路、引领新发展。只有懂得并运用辩证 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起 来、阶级性与人民性统一起来、经典性与时代性统一起来、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真理观与价值 观统一起来,才能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主 题、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和面临的挑战,不断制 定出新举措、采取新办法,从而总结出新经验、 概括出新观点、提炼出新论述,更好地阐释时代 特征、精神面貌、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解决时 代的难题、解答时代的困惑,推动社会历史不断 向前发展,才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可以说,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是认清方向和道路、把握客观规律的“望远镜”,也是深刻认识和把握事物本质的“显微镜”,是我们党攻坚克难、永葆先进、引领时代发展,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观察和解决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 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 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 预见性、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科学 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 问,在指导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 思主义,取得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 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 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当代中国,坚 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就是真正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