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机关党建网 机关文化 党员风采

第一书记的岗前“实训” ——摘自闫艳军的疫情防控工作日记

时间:2022-10-31
来源:省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
分享到:

  编者按——闫艳军是河南省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副主任,拟任省残联驻周口市商水县练集镇中杨庄村第一书记。

  刚准备好驻村的行李,新一轮疫情来袭,闫艳军所在的社区片区和小区要进行封控管理。闫艳军直接把刚打好的行李卷搬到了疫情防控值班室。

  疫情防控工作繁琐细致。他不但要配合疾控中心流调、统计汇总社区分片和小区内400余人的信息、落实社区防控安排、安排核酸测试志愿服务、及时向居民发布各种信息、回复解决各种问题和诉求,还要身穿防护服,进行防疫消杀、转运封控垃圾、为居民运送基本生活物品、解决老人和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困难……从早5点忙到晚12点是常态;来了突发状况,半夜赶紧爬起来协调处理也是常态;住在值班室,没火没灶,饿了开水泡面,困了和衣而卧更是常态。同事、家人见他如此超负荷运转,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却泰然处之,还把这段经历称之为第一书记的岗前“实训”。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闫艳军每天工作完毕,都会详细记录当天的工作日记,以下内容即摘自他的工作日记。

  10月18日

  已是作为党员志愿者“双报到”参加社区分片和小区防疫静态管理的第6天了,忙碌之余,下午接到通知,加入了省派驻第一书记工作群。

  给在社区医院住院的母亲打了电话问候,母亲说明天下午想回来洗洗澡,我说去接她。驻村的事,至今还没给母亲说。虽然已经做好爱人、姐姐和其他家人的工作,但因母亲血压高住院,想等她血压稳定后再给她汇报。母亲今年76岁了,她用自己的坚强一直在支持我们姊妹三个的家庭,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做着榜样。我想,知子莫若母,母亲一定能理解和支持我的。

  儿子明天骨折复查,还是有些挂念,希望能够完全康复,他毕竟还年轻。明年是他大学毕业的关键之年,希望他能顺利走向成功的彼岸,实现他心中的科研梦想。加油,儿子!

2

  10月22日

  防疫的第10天,接到社区电话通知,社区分片和小区今天的核酸各出现一例异常,两处楼院全部要封控起来。小区的一例正好在我家单元,我有点紧张。社区说,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两边都已经封控,我可以马上回家,也可以留在防疫岗位上,但之后就不能流动了。

  这两周来忙着社区分片和小区的防疫工作,都没管过家里的事,母亲中午刚出院回家,媳妇又感冒了,不知道东西够不够。要是我不回家,她们俩万一需要照顾,连个端茶倒水的人都没有。

  但是,分片和小区这么多人,没被封在楼院里的志愿者就只有我、董师傅和杨新成3个人了。疫情形势这么紧张,配合防疫管理服务和物资供应,就指着我们几个,我不能不留在这里。这是我的岗位,我必须挺身而出了,必须把身边的疫情控制住。给家里通了电话,一切都拜托媳妇了,老母亲啥也没说,很支持。放下电话,我有些内疚和难受。

3

  10月23日

  第11天。今天吕主任在征得各级疫情防控部门同意后,也收拾铺盖来加入防疫队伍了。领导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来和你同甘共苦,咱还有啥可说的?心里暖暖的,压力也缓解了不少。

  原来我在院里穿着防护服忙来忙去送东西清理垃圾和消杀的样子老母亲和媳妇都能在楼上看到,亏我还装着不怎么忙累的语气给她们打电话报平安,她们也没拆穿我。有点好笑又有点心酸。

1

  10月25日

  第13天。前两天有点累,什么也没顾上写,今天大家的核酸结果都正常,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收拾精神总结一下这两天的工作。

  社区也是村级组织。这几天的社区防疫工作让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多样、复杂和繁琐,也为我这个即将上任的第一书记积攒了不少工作经验。村里的工作比社区恐怕要更艰巨,我还肩负着带领大家搞建设谋发展的重任,一定得树立信心、保持耐心,做事细心,坚持恒心,当好这个驻村书记,踏踏实实为群众多做点好事。

  这两天工作之余也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专门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一想到这里,使命感油然而生,不是唱高调,而是心底的责任,我定然不辱使命。(供稿人:黄夏)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