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机关党建网 理论学习 推荐阅读

摆脱贫困,总书记一直在思考的重大问题

时间:2020-04-26
来源:学而时习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学习笔记”按】


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的牵挂;摆脱贫困,一直是他思考的重大问题,“花的精力最多”。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天寒地冻的陇原大地到人迹罕至的塞外边疆,从巍峨险峭的大山深处到透风漏雨的棚户陋室,多远多难的路也挡不住总书记“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陕西考察调研,先后到柞水县金米村和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关注的都是脱贫攻坚这件大事。

(一)

坚定的信念


一定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信念。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在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到:


“今年年初,我就考虑结合到外地考察,把有关地方特别是还没有摘帽的贫困县所有负责同志都请到一起开个会,研究决战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也考虑过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到地方去开,但又觉得今年满打满算还有不到10个月的时间,按日子算就是300天,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疫情又增加了难度,必须尽早再动员、再部署。


现在,距离脱贫攻坚战收官还有8个多月,全面查缺补漏,补齐短板弱项,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时间很紧迫。
 
秦巴山区是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这些地方贫困程度深、脱贫和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大,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下的“硬骨头”。
 
总书记这次来陕西,专门到秦巴山区脱贫攻坚一线,就是要通过“解剖麻雀”,为决战决胜提供重要指引。

 

(二)

电商是大有可为的

 

20日下午,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培训中心,几位村民正在做网上直播卖货的准备工作,总书记走到直播平台前,同他们亲切交谈。

金米村地处秦岭深处,近年来依靠发展木耳等产业摆脱了贫困。

 

虽然疫情造成不少贫困地区农产品售卖难,但柞水县通过发展农产品电商,许许多多贫困户实现了“线上+线下”脱贫致富。

 

同村民交流后,总书记表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

 

“小木耳,大产业”。总书记为柞水木耳点赞的视频,受到了广大网民的热烈点赞。

 

(三)

后续帮扶最关键的是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在锦屏社区、镇卫生院、中心小学和茶园考察当地脱贫攻坚等情况。

锦屏社区,这里安置了全镇11个村的1346户高山危住户、地灾户和贫困户,共4173人。在搬迁户汪显平家,总书记同一家老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他指出,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乐业。要住得下去就要靠稳定就业,务工是主要出路。要实实在在做好就业工作,不能搞形式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说:


对于今年全面完成现行指标的扶贫,我是有信心的。我更关心的,就是今年以后是不是能够稳定下来,是不是有一个长效的机制,就看这些基本的措施是不是稳定的、持续的。共产党人办事是求真务实的,真正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习近平总书记察看茶园种植情况,与现场茶农亲切交流。总书记说: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能够在这里脱贫奔小康,做好这些事情,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


稳就业、保就业,归根到底要靠发展。受此次疫情影响,一些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在经济发展、推动贫困劳动力就业上面临不小挑战。

 

在新家园就近就地就业,是稳住脱贫成果、稳住人心的关键。各地各部门要危中寻机,带动就业扶贫工作持续向好发展。


(四)

决战决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这些年,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截至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专门主持召开了7次脱贫攻坚专题座谈会。

 

其中,在2019年4月16日,总书记专程来到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9年第16期《求是》杂志刊登了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时隔1年,重温这篇重要讲话,对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笔记君对文章要点做了梳理,一起来看:


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3类:


第一类是直接影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的问题。比如,脱贫标准把握不精准;“三保障”工作不扎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脱贫摘帽后工作放松,有的摘帽县出现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的情况等。

第二类是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比如,脱贫攻坚责任不落实、政策不落实、工作不落实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数字脱贫、虚假脱贫问题,以及贪占挪用扶贫资金等问题。

第三类是需要长期逐步解决的问题。比如,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措施乏力,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陈规陋习难改等。


“两不愁三保障”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总的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要清醒看到,有些贫困人口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相关部门、省区市和基层市县要各司其职,上下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摸清“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底数,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逐村逐户逐项查漏补缺、补齐短板,确保脱贫质量;


坚持现行脱贫标准,既不拔高,也不降低,明显超出标准的,要实事求是地予以纠正,同时也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防止“翻烧饼”。


“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标准是什么?


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主要是保障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有学上、上得起学,而不是把学前、高中、大学教育都包起来;


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主要是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需求,确保贫困人口患了常见病、慢性病能获得及时诊治,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而不是政府把看病的钱都包起来;


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主要是保障贫困人口的住房安全,不住危房,而不是一概拆旧房盖新房,住超标准的大房子;


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有保障,主要是保障贫困人口喝上放心水,饮水安全达到当地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