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下的动员
发热门诊医务人员
预检分诊处
院党委领导检查发热门诊,并慰问一线人员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医院是主战场,医务人员是主力军。社会办医疗机构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如何,这两个多月都经历了什么?请看发生在郑州颐和医院的故事。
见事早 行动快
1月10日,一个急促的电话拉开了整个故事的序幕。
“患者男性,66岁,呼吸困难,高烧不退,有武汉接触史,正转往你院!”中午时分,郑州颐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杜志强一接到电话,顿时不寒而栗。
此时,该患者已发病十余天,在周口当地治疗效果不佳,且出现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曾参与过SARS救治的杜志强主任,出于对新发疫情的职业敏感,高度怀疑其为新冠肺炎。
在听取汇报后,赵志刚院长与邢海平执行院长当即作出指示,紧急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隔离措施,升级防护等级,组织专家会诊,同时积极上报各级卫健委、疾控机构。
面对新发疫情,在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治疗方案的情况下,经过一次次的病情会诊讨论及治疗方案调整,患者的症状不断减轻,病情逐步趋于稳定,第八天就能下床活动。
1月19日,省疾控中心采样做核酸检测,结果为弱阳性。1月20日,按规定将患者转至定点医院继续救治。1月21日,被确诊为我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1月28日,痊愈出院。
面对极大未知风险、重重困难与挑战,郑州颐和医院发现及时,处置得当,隔离严密,救治得力,为患者后续治疗及康复打下了坚实基础。
更难能可贵的是,全程参与救治的八名医务人员及保洁等服务人员,至今无一例感染。
勇担当 善作为
疫情面前,如何守护一方净土,确保一方平安?郑州颐和医院在原有发热门诊的基础上,主动加以改造,优化布局设置,分出重点及普通地区,随即主动提出承担筛查任务。
1月18日,郑州颐和医院发热门诊开始筛查新冠肺炎患者。1月22日,郑州市卫健委正式公布郑州颐和医院为郑东新区唯一一家发热门诊定点医疗机构。自此,郑州颐和医院便承担起整个东区260平方公里、150万人口发热患者的筛查、诊疗、隔离、留观任务。
作为所有发热患者首次就诊的科室,发热门诊是抗击疫情的前沿阵地,其风险最高,也关系重大。赵志刚院长当即挑选精兵强将,带领大家建立规章制度,规范筛查流程,严格工作标准,短时间内就组建起一支专业、成熟、高效的抗“疫”队伍。
在全国感染人数不断攀升、防控形势日益严峻之际,郑州颐和医院再次临危受命,极短时间内,就将4间发热门诊留观室增加至20间,并将急诊病房改造为隔离留观病区,形成了精准、科学的疫情防控系统。
截至3月26日,郑州颐和医院发热门诊累计接诊3161人次、外地输入589例,累计留观118人,共上报疑似病例30例、确诊8例。“这组数字的背后,既是医院严密科学防控疫情的见证,也是发热门诊几百名医务人员付出汗水与心血的真实写照。”赵志刚院长欣慰地说。
拼韧劲 攻难关
阻断疫情传播,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关键!在郑州颐和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筛查,也饱含着各种艰辛与汗水。
有一女性,在其爱人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后,却以“无相关症状”为由,拒绝前来检查。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郑州颐和医院先后四次派出急救车前往,经反复沟通后,终于将其接回医院。经检查上报为疑似患者,又经采样核酸检测,被正式确诊,及时堵住了一个新冠肺炎传播的巨大洞口!
常遇被送来的无主发热患者,面对身无分文的他们,郑州颐和医院依然免费为其接诊、检测、供餐,给予特殊规范护理。“不管患者是什么情况,首诊就要负责,我们坚决不能使一例漏诊,这是责任和使命”,赵志刚院长坚定地说。
对留观患者来说,多数会出现紧张、不安、焦虑甚至恐惧等情绪,个别患者甚至哭闹、拒绝进食。面对他们,医务人员一方面给予生活上的照护,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另一方面给予精神上的安抚,帮助他们平复情绪,积极配合防控。
特别是对于留观后仍不能排除、需要转院进一步筛查的患者,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是对医务人员的一大挑战。一名需要转院的女性,在听闻消息后出现精神崩溃,拒绝医务人员进入留观室内。当时正值下雨,医务人员只能站在雨中,隔着窗户反复劝说,最终顺利将其转至定点救治医院。
冲在前 当先锋
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斗争,1月29日,郑州颐和医院党委向全院发出倡议,号召广大党员冲在前、干在前,当先锋、作表率,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
当即,郑州颐和医院300余名党员及职工积极响应,纷纷写下请战书,按下红手印!医院相继抽调200余人参与一线防控,并设置4个梯队170人作为后备力量。
医院党政领导班子统筹协调、靠前指挥,春节前就开始参与总值班,24小时坚守防疫一线。特别是赵志刚院长、郭凤云执行院长在母亲病重时却无暇照护,而时时刻刻挂念着发热门诊患者的诊治及广大职工的健康监测情况,甚至连留观室疑似患者的大小便处理情况都会亲自过问、反复交代。
在抗疫最前线,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与患者零距离接触、与病毒短兵相接,护目镜被汗水模糊,脸颊被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