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关党委

省政府研究室:加快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以文辅政工作争先出彩

时间:2023-02-01
来源:省政府研究室
分享到:

  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是制约党的建设质量有效提升的顽症固疾。省政府研究室将这项工作作为书记项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室党组书记、主任范磊同志牵头推动,着力促进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一体推动、深度融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以来,先后起草各类文稿129篇计33.7万余字,累计撰写14篇调研报告,协调省直部门和单位围绕14个重点研究专题进行调研,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面对跌宕起伏的新冠疫情,省政府研究室全体党员干部冲在前面、干在实处,在完成高强度文稿起草任务的同时,部分党员主动作为迅速向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河南机关党建》《郑州机关党建》先后予以宣传报道,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其主要做法是:

  一、站稳立场、把准方向,切实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业务工作中。坚定不移把讲政治作为研究室履行参谋助手职能的第一位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把讲政治贯彻落实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来,贯彻到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实践中去,落实到机关党建和“以文辅政”业务工作各方面。具体到文稿起草和调研方面,凡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等重大观点、重要提法,一个字都不能多,一个字都不能少,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能错,确保研究室各项工作政治方向正确、政治和社会效果良好。

  二、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着眼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工作本领,把理论学习与业务研讨结合起来,克服学用脱节、促进学用相长,不简单以学习次数、笔记篇数等衡量学习成效。2022年2月11日至3月11日集中一个月时间,采取专家授课、专题辅导、视频教学、交流研讨、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与省政府办公厅共同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提升。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省直单位负责同志作10场专题辅导,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业务骨干、“墩苗育苗”干部开展10场业务交流。积极组织收看省委组织部和省委直属机关工委组织的河南“十大战略”系列专题讲座。每周由室领导选择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我省重要会议、重点工作进行命题,选择部分处室进行测试,检验学习效果。每半月由一个处室结合业务分工确定一个主题,面向全体同志进行讲解,提高研究思考问题能力。编印一系列学习材料,发放学习书籍,鼓励大家练就基本功,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狠抓基层、打牢基础,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推动业务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制订和组织实施《2022年机关党的工作要点》《2022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及时修订完善中心组学习、周工作例会、日常学习效果检验等学习和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党组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机关党建工作考核办法》,按照基层党组织建设“3+1”标准体系丛书的标准要求,对标规范提升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评比表彰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促进研究室党员干部在信仰信念、责任担当、工作作风、业务水平上强起来。组织开展以“五比”为主题的“支部对标竞赛”,倡导“动车组”工作模式,持续凝聚工作合力,激发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四、严管厚爱、注重日常,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业务工作全过程。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狠抓意识形态工作、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及时了解掌握、分析研判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各党支部负责人经常主动同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干部谈心谈话,尤其是把握岗位变动、组织处理、发生家庭变故、发现苗头性问题等重要节点开展谈心谈话,坦诚相见、交流思想,做到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心理上解压、生活上解难,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积极性。

  五、加大督查、强化奖惩,确保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落到实处。坚持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联动式评价,年度考核、任期考核和相关考核中,对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同总结、同述职、同考核、同评价,特别是把机关党建推动研究室中心工作、促进各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既看党建工作实际成效,又看业务工作完成情况。印发《关于在服务推进“十大战略”中进一步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机关党委全程参与业务工作开展并发挥督导作用,根据提高文稿质量和效率十七条措施,今年以来下发通报表扬11期,有效地推动了党支部和党员以笔为枪在服务全省工作大局中的作用。(撰稿人:高林照 韩晓冰  责任编辑:陈云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