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他山之石

河南医疗保障系统驻村干部用真情实干做好帮扶工作

时间:2020-12-14
来源:省医疗保障局
分享到:

  河南医保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牢记使命,扎根基层,摘下官帽戴草帽,把“驻村”变成“助村”,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个中心任务,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用脚踏实地的干劲赢得群众认可,以实际行动书写使命担当。

  争得“开门红” 让集体经济空壳村再亮新风貌

  ——省医疗保障局驻王屋镇太洼村“第一书记”王辉

  太洼村位于济源示范区王屋镇西北部,下辖5个居民组192户720人,2019年底该村被确定为省定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及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2020年3月9日,王辉作为省医疗保障局选派的“第一书记”到太洼村开展工作。

  进村先战“疫”,振兴先振体。在抗击疫情保卫战中,王辉多方协调,筹措到了足额的医用物资和耗材。他走村串户为村民积极宣讲抗疫知识和医保政策,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他还协调组织医疗专家团队走进王屋镇太洼村,为广大村民开展帮扶义诊活动,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为尽快摘掉经济空壳村的帽子,王辉与村支部干部一起,紧紧扭住建强基层组织这个首责不撒手,以党建促全面振兴。在全面摸清情况、了解发展桎梏原因的基础上,王辉积极与村委会沟通协商,提出针对当地“没有村集体经济、人才资金匮乏”这个经济空壳靶心精准发力,发展产业项目解决集体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开展科教文卫活动提升村民素质和抓好基层党建带动全村发展。

  结合太洼村实际,王辉积极协调各项产业专家深入太洼村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谋划产业项目,确定在种植传统产业烟叶、白菜的基础上,村集体经济优先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种植项目。如今,太洼村的香菇种植示范基地一期建设已基本完成,投产大棚15个,年产香菇约30万斤,村集体预计增收15万元。

  富民先修路,治理打基础。王辉与村委一班人争取各种支持,积极推进村组道路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如今,进村3800米的道路正在整修,党群服务中心的改造正在进行,太洼村的环境更加优美,群众生活更加丰富,投产的香菇将来也能很快运出山村。仅半年时间,王辉用实干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用真情温暖了群众的心。太洼村的群众信心倍增,干劲更足,誓要空壳村展新颜,太洼村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书记变 “村医” 浓浓关爱情

  ——开封市医疗保障局驻尉氏县黑高村“第一书记”余阳

  余阳,自2019年12月作为开封市医保局派驻尉氏县黑高村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帮扶工作。他干事雷厉风行,工作务实创新,经常深入贫困群众以及艾滋病患者之中,了解他们的困难,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在工作中他加大艾滋病防治宣传力度,将《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纳入平时宣传活动。针对全村群众,深入、持久、广泛地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促使他们牢固树立健康意识,自觉培养健康习惯,保持健康行为,受益群众达1000余人。

  他坚持对村情民意、群众疾苦、矛盾纠纷做到必访,重点关注特殊人群艾滋病防治,深入群众家中和田间地头,心和群众的脉搏一起跳动。积极利用自身医保专业知识,帮扶当地特殊群体,在村两委和农民间架起贴心的桥梁。积极开展各项防治工作,邀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村委及特殊群体进行防治艾滋病专业知识培训和自我保护培训,辅助帮助治疗,疏导心理问题,号召其积极投身于艾滋病防控活动,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减少危害。

  疫情发生后,余阳顾不上陪家人过年,第一时间赶回村里。连续2个月时间,他和村干部、村民们并肩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多方协调为村民配备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品。在防控新冠疫情工作常态化情况下,时刻关注、关心当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帮助解决贫困户子女上学防护物资。“赢得群众信任、发动群众力量,没有捷径可走,就得扎下根、扑下身、蹲到村,给群众服务好。”这是余阳的誓言,也是他工作的写照。

  扎根田间地头 贡献青春力量

  ——漯河市医疗保障局派驻龙城镇冢马村第一书记赵闯

  今年3月10日,是漯河市医保局派驻郾城区龙城镇冢马村驻村第一书记赵闯报道的日子,从这时起冢马就成了他的第二故乡。扎根基层,服务乡里,他和村“两委”全面提升村里的人居环境,多方协调项目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等,他也被群众称为:“马”进“门”、一家人。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驻村工作中,赵闯深入每家每户了解村情民意,动员贫困户代表参观学习大棚蔬菜、农副产品种植技术,并请来专家手把手指导特色农产品加工,打消群众种植顾虑,冢马村形成以大棚蔬菜、农副产品、传统工艺品、特色食品为支柱产业的特色农业体系。

  搭建平台,助推消费扶贫。借助当地承办旅游各项主题活动机会,赵闯将冢马村的大棚蔬菜、农副产品、传统工艺品、特色食品等产品经销上会,邀请全市村级企业带特色产品参展,推送当地特色农副产品、扶贫产品、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展销,帮助参展企业和农户销售产品,切实为农户和贫困户解决了产品销路问题。

  筹办夜市,点亮贫困户致富路。受疫情影响,冢马村各项农副产品滞销,赵闯与村两委商议,借助发展地摊儿经济,利用村头的闲置土地筹办冢马夜市,助力脱贫攻坚。组织村里有经济能力的人员及贫困户参与,专门售卖土特产、特色美食、农副产品等,吸引周边村镇人员购买销售促进扶贫产业健康发展。

  在驻村帮扶的路上,赵闯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冢马村尽快换新颜。

  不忘来时路 不枉肩上责

  ——三门峡市医疗保障局驻沙河乡留书村第一书记唐晶

  唐晶坚信这样一句话:“你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让你走进心里!”唐晶主动请缨成为三门峡市医疗保障局派驻卢氏县沙河乡留书村第一书记,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到现在已经三年了。

  平日里她主动搞好群众关系,挨家挨户走访,帮老乡扫院子、掰玉米、串烟叶,还帮乡亲们买米买面、协调办本办证,从心里把群众当亲人。2019年4月份,在回村的路上她搭乘的摩托车侧翻造成左腿髌骨骨裂,需要卧床休息。当时正是村里危房清零的关键时期,她一天都没有休息,坚持拄着拐杖在村里帮助群众进行危房改造。

  她手把手教年轻的村干部学电脑、一句一句教文书记会议记录、坚持不论大小事务都通过“四议两公开”来进行。在唐晶的微信里,置顶的是留书村公共事业群。她把所有会使用微信的287名群众都拉进群,及时在群里发布政策为群众答疑解惑,让村里的工作更加公开、更加透明,群众办事方便快捷了,还多了一份理解,满意度自然而然也就大幅提升了。

  她组织村两委讨论分析村里实际情况,在确保烟叶增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艾草种植、辣椒种植。2018年多方努力还引进“森沐生态养鹅”项目落地,让30余名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在家门口务工。

  经过努力,留书村连续3年被县委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在2018年被评为“金融扶贫标兵村”并顺利通过“五星级党支部验收”,2019年被县评为“综合工作先进村”。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以党建推动乡村建设

  ——商丘市医疗保障局驻刘小庙村第一书记石涛

  刘小庙村地处商丘市示范区民安街道办事处东部,下辖2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人口562户1720人,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脱贫户40户82人,脱贫攻坚任务很重。

  扶贫工作关键在党,核心在人,这是石涛认准的一个理。到了村里以后,石涛先想到的是把村里的人气、心气聚起来。他从筑牢基层党组织入手,健全村“两委”工作制度,落实党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增强党员干部带贫致富本领,安排每名党员负责联系周边的2-6户建档立卡脱贫户和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户,积极听取群众意见,解决脱贫攻坚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站起来要当一把伞,俯下身要当一头牛,这是石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石涛和村“两委”一班人每天连续不断地利用“大喇叭”、宣传标语、疫情防控告知书开展宣传告知,摸排、隔离武汉返乡人员;购买口罩、酒精、等防护用品,对村内的所有道路、进出村等区域进行喷洒消毒工作,帮助村民做好自我防护。群众的心安了,村里的凝聚力也起来了。

  产业兴则乡村兴。石涛同村“两委”商议决定成立村集体经济企业,及时对接当地落地的高技术装备制造企业,主动承揽地基基础、环保环卫、园林绿化施工及建筑劳务作业分包等工程,适当安置本村劳动力就业。利用村内扶贫车间实行以工代训,分行业开发拓展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大龄、零就业家庭贫困劳动力,努力促使适龄农村劳动力实现全员返岗和就业。充分发挥紧邻310农贸市场和光彩大市场的优势,引导脱贫户务工、经商增加收入,老百姓兜里的钱越来越多了,笑容也越来越多,石书记的话也越来越有分量。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诚赢得民心,为群众脱贫致富殚精竭虑,把责任使命始终扛在肩上。在河南,还有很多像王辉、余阳、赵闯、唐晶、石涛这样的医保人,在田间地头默默耕耘着,他们正在用实际行动阐述着河南医保人对家乡群众的深深眷恋,践行着一名“第一书记”的职责,让百姓人心齐、钱包鼓,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