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他山之石

重庆市直机关工委:提高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质量研究

时间:2020-09-11
来源:重庆市直机关工委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党和国家机关在党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决定了机关党建对其他领域的党建具有重要风向标作用,必须带头强化质量意识、突出质量要求、体现质量导向,从规范化、制度化运行向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迈进。

  一、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质量的理论考察

  (一)基本内涵。提高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就是要在管党治党的过程中,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按照机关党建的规律和特点,将质量意识、质量规范、质量标准、质量管理、质量评估等贯穿机关党建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使机关党的建设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

  (二)主要特征。一是政治性。党政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其首要特征。机关党建质量好不好,首先要从政治上衡量,政治上不合格,其他方面做得再好都得一票否决,必须始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贯穿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二是系统性。机关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反腐败斗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各项具体事务,既要坚持系统性协同性原则、防止顾此失彼,又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三是发展性。任何事物、产品或工作的质量提升都是一个“螺旋式”“阶梯式”的发展过程。只有持续改进、久久为功,从“抓不抓”“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全面发力,机关党的建设质量才能不断提档升级。四是示范性。机关党的建设在党的建设整体格局中具有重要示范性、导向性和引领性,必须以高标准严要求提高自身党建工作质量,主动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其他领域党建工作质量提升。

  (三)判断标准。一是围绕中心。机关党建要把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及本地区本单位中心任务作为根本,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坚强保证。机关党建有没有围绕中心,重点看“四个意识”强不强,“四个自信”坚定不坚定,是否真正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到不到位,中心工作、重点任务、部门职责完成得好不好。二是建设队伍。机关党建要着眼党的事业发展,着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机关党员干部队伍。队伍建设好不好,重点看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强不强,党内政治生态好不好,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党员是否到位,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三是服务群众。机关党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党的建设质量的根本标准。机关服务群众好不好,主要看的是机关作风好不好、办事效率高不高、是否清正廉洁、是否真正为民服务解难题。

  二、提高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质量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机关党建系统性、一体化推进机制不健全。一是纵向联系交流不够。由于各级机关工委分别属于其同级党委的派出机构,对下级机关工委没有领导或指导关系,总体上联系少、指导弱,难以形成全国一盘棋。二是横向协同配合不足。各级机关工委与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宣传、统战等党委工作部门,各部门机关党委与派驻纪检组和组织人事、宣传教育等内设机构,虽然都有教育管理监督机关党员干部的职责,但往往统筹不够、合力不强。

  (二)机关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变化加大了党建工作难度。根据对部分单位管理的近47万名党员的统计,40岁以下的约占42.41%。这些年轻党员干部思想活跃、充满激情,但缺乏艰苦环境磨炼和复杂局面考验,党性修养和实践经验不够,容易在遇到困难挫折后丧失自信、得过且过,变成“佛系青年”“隐蔽青年”,容易受各种错误言论、歪理邪说的误导、蛊惑、煽动,甚至在各种诱惑面前动摇信念、迷失方向、走向歧途。

  (三)按部就班、平均用力的工作惯性积习难改。一段时间以来,机关党建工作很多载体、形式、方法趋于成熟和定型,一些机关党组织和党务干部形成了路径依赖,习惯于按老经验办事,不注重研究工作对象、内容、手段的发展变化,不敢创新、不会创新,抓不住重点、突不破难点、出不了亮点,抓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制约了机关党建质量的全面提高。

  (四)党建工作成效难考核、质量难评价仍未破题。目前,党建工作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远未充分发挥。比如在考核权重上,一些地方机关党建与行政业务工作相比差距甚大。在考核方法上,很多工作没有精确统计、量化考核。在结果运用上,一些地方尚未将党建工作成效纳入目标考核或绩效考核。

  (五)机关党务干部队伍还不适应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需要。不少地方和部门机关专职党务干部配备不足,有的将党务工作岗位作为“安置岗”“养老地”;有的党务干部能力不足,组织不培训不锻炼,自身不学习不研究,甚至对应知应会的党务知识和技能都不熟练;有的党务干部由于长期得不到表彰、奖励、交流、提拔,工作成就感、荣誉感越来越弱,不想做、不愿做、不用心做的心态越来越重。

  三、推动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

  (一)建立开放协同的组织动员体系,扩大机关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1.完善组织设置。按照归口管理原则,理顺机关党组织隶属关系,落实机关工委统一领导机关党的工作要求。按照“支部建在处室、处长担任书记”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党支部设置。按照与党组织隶属关系相一致的原则,理顺机关工青妇组织的组织设置、隶属关系、领导体制。鼓励党群组织分行业、分专业、就近就便组建灵活多样的义工队伍、志愿服务组织,努力让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自己喜欢、方便参与、能够发挥作用的组织。

  2.创新组织动员方式。党内动员与社会动员相结合,发挥机关和社会组织的优势,探索加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同向发力的方式方法,推动形成党组织有号召、社会组织有行动,社会组织有活动、党组织有参与的联动格局。线下动员与线上动员相结合,按照“组织开放、活动开放、载体开放、阵地开放、队伍开放”的思路,探索建立功能型党组织和行业性、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网上信息实时收集、处理、发布、反馈和舆论引导系统,加强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互联互通。

  3.建立健全组织动员机制。按照“优势互补、双向自愿”的原则,建立机关党组织“多级联动”、机关与其他领域党组织“横向联结”、机关党组织与其他组织“跨界联系”工作机制,汇聚党内外快速组织动员的强大合力。健全机关党员干部回乡调研、到社区报到、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工作机制,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和机关资源的同时,达到常态化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目的。完善“积分管理、评星定级”制度,将机关党员干部参加活动、发挥作用情况纳入积分管理,对先进典型予以表彰表扬,激发参与热情。

  (二)构建大众化时代化、有温度接地气的话语体系,推动机关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良性互动

  1.突出重点对象。上级党委着重抓党组(党委)书记这个“关键少数”,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通过述职评议、督查考核、选拔任用等手段,抓好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落实。党组(党委)着重抓支部书记,通过明责、督责、考责、追责,加强培训、交流、激励,推动增强书记意识,履行好书记职责。基层党组织着重抓年轻党员干部,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充分发挥其“生力军”“主力军”作用。

  2.转变话语方式。抓住党员干部的关注点、兴趣点,把准群众的利益点、困难点,以“大白话”讲好“大道理”,以“地方话”讲好“普通话”,以“网言网语”讲好“党言党语”,让所讲内容说到点上、走进心里。尊重党员干部和群众,做到好好说话、好好听人说话,从而对得上话、说得明白、听得进去。

  3.创新活动形式。针对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的理论宣讲,多用对比分析等方法讲深讲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优越性,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刻骨铭心。针对不同年龄、职级、类别党员干部特点,广泛开展微党课、讲习所、演讲比赛、读书分享、文化沙龙、热点讨论、网络投票、才艺展示、文艺快闪等活动。

  (三)健全统筹协调、有机衔接的制度体系,形成联系紧密、协同有力、运行顺畅的机关党建工作机制

  1.健全纵向交流机制。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与地方机关的党建工作联系交流,建议邀请各省区市机关工委负责人列席、观摩重要会议和活动。进一步加强全国党建研究会机关专委会建设,调动更多资源力量,深化机关党建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

  2.完善横向统筹机制。在地方党委领导下,建立机关党建重大事项议事协调机制,加强机关工委与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宣传、统战等部门的工作统筹和配合,形成抓机关党建工作的合力。加强部门内部党建工作力量统筹整合,总结推广分管人事工作的领导担任机关党委书记的经验做法,探索在规模较大的部门内设机构加挂党组办公室牌子,统筹协调本部门党建工作力量。

  (四)打造连接共享开放的网络体系,构筑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机关党建“网络生态”

  1.建立中心化、开放式的网络平台。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进一步建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全国统一、互通互联的党员、党组织、党组织活动、党建知识等核心数据库。依托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如“学习强国”等覆盖广泛、吸引力强的网络平台应用。注重规范管理,充分用好党员电子身份认证、组织关系网上转接、党组织活动网上管理、党员和党组织数据网上统计分析等功能。

  2.建立去中心化、分布式的网络体系。鼓励精简整合各级各类党建信息平台,采用“两微一端”等移动新媒体形式,探索开发实用有效、便于操作的小应用、小程序,突出互动,实现信息共享交流。统筹整合有关数据,建立基层党建智能化分析比对和辅助决策系统,为加强机关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提供大数据支撑。

  3.建立泛在化、融入式的网络体系。引导和支持熟悉网络环境的机关党群组织和年轻党员干部入驻各类社交平台,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建网络群组,开展网络活动,围绕热点话题主动发声、激浊扬清,最大限度激发网络空间正能量。积极主动与网络平台合作开展宣传活动或政策解读,努力让党的声音上头条、上热搜,扩大党在数字世界的影响力。

  (五)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对“最大政绩”的科学认定和结果运用

  1.加强党建考核评价顶层设计。建议制定出台基层党建考核评价党内法规,对基层党建考核评价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考核主体、考核周期、主要内容、考核方式、结果运用等作出统一规定。再结合工作实际,分类下发考核工作方案,就当期考核重点、主要指标、具体方法、有关要求等作出安排。同时,本着成熟一项推广一项的原则,渐进增加能够反映党建工作质量和成效的统计指标,建立更加科学、全面、客观、准确的党建工作统计体系,为提高考核评价质量提供权威的基础数据。

  2.科学制定考核评价指标。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考、考重点。对党组(党委)重点围绕“履行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基层基础保障”等情况制定考核评价指标,对基层党组织重点围绕“自身建设”“发挥作用”等情况制定考核评价指标。考核评价指标要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并逐级备案、控制总量。

  3.优化完善考核评价方式。把握好“上级评下级、同级互评、群众评价”3个维度,注重内部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相结合、日常评价与年底考核相结合。将基层党建考核统一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并推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业务工作考核一并开展;通过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现场查看、走访党员群众等获取群众评价;加快党建信息系统建设和优化整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线上考核评价。

  4.强化考核评价结果运用。突出“最大政绩”导向,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统一将基层党建考核结果与综合考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有机衔接、相互印证,并加大党建考评权重。及时反馈基层党建工作年度考核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体系,使机关党务干部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建工作的内行人、干部职工的贴心人

  1.配齐配强党务干部,确保有人干事。严格按照“专人专责、适应需要”的原则,落实专职党务干部配备。严把党务干部入口关,选优配强专兼职党务干部,特别是机关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总结推广深圳建立机关半专职党务干部队伍等经验做法,优化机关党务干部队伍结构。

  2.加强教育培训,确保能干好事。建立健全党务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建立“机关工委——机关党委——党支部”三级培训体系。注重围绕提升党务干部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理论宣传阐释能力、信息化能力等进行教育培训,拓宽培训渠道,增强培训针对性。

  3.注重关心关爱,确保专心干事。建立党务干部同行政、业务干部定期轮岗交流制度,把党务干部培养成党建、业务双强型干部,将专兼职党务工作经历纳入干部履历。大力选树优秀党支部书记典型,注重提拔使用工作业绩突出、党员干部认可的优秀党务干部,树立党建工作大有可为、党务干部大有作为的鲜明导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