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机关党建网 文明创建 道德模范

第六届省直“道德模范”王建国

时间:2020-04-09
来源:省直文明办
分享到:

QQ截图20200409144046

  王建国 郑州大学法学院法学学科特聘教授

  主要事迹介绍(敬业奉献类)

  该同志从事法学教育工作以来,坚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追求崇高职业理想,秉持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甘于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创造;坚持教书育人原则,爱岗敬业,勤奋踏实,追求上进,努力钻研,积极献身法学学术研究,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法学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爱岗敬业忠诚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共产党党员,该同志思想政治素质过关,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中事迹突出,具有良好综合道德素质,充分体现党员的先进性;组织纪律上,遵纪守法,模范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师德修养,身体力行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着力将教师道德标准转化为个人的内在品质;以身作则,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团结协作,和单位同事相处关系融洽,获得单位老师和学生一致好评。

  二、无私奉献积极主动承担教学教改任务

  该同志作为郑州大学法学学科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积极主动承担教学任务,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事业。该同志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科学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先后承担过普招本科生、远程教育的《法理学》、《法学方法论》;硕士研究生《法理学前沿》、《法律职业伦理与规范》、《法律方法论》以及博士研究生《现代西方法理学》、《法哲学》的授课任务。所担任的远程教育学院《法理学》、《社会生活与法律智慧》网上资源共享课在网上受到很多学生点赞。同时,远程教育《法理学》还获得了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的称号。该同志面向远程教育各专业学生开设的《社会生活与法律智慧》,理论内容深刻富有针对性,实践问题切中肯綮解决实际问题对策方法应对性强,成为远程教育学院选修人数最多的选修课程之一;该同志主讲的《法律职业伦理与规范》课程,克服传统职业教育单纯道德说教枯燥无味的缺陷,运用政法机关和纪检监察机关大量反腐败案例,以案说法,警钟长鸣,提醒法科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一定要遵循正义理念,做清正廉洁法律人;该同志主讲的《法律方法论》,组织教学方法科学,理论联系实际,将深奥的法学理论问题结合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学生易于理解消化。该同志授课态度认真负责,注重课堂互动,授课效果良好,得到学生一致好评,网上教评优秀。在教学获奖方面,该同志独著的教材《司法制度原理》2015年5月获郑州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并被列入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修订版被列入河南省“十三五”规划教材;主编的《社会生活与法律智慧》作为全国高校法学通识教材2016年由中国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重印多次。2014年12月获郑州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2014年10月获得了郑州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三、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治学全身心投入法学学科学术研究

  注重科学研究,增强科学研究水平,是提高大学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也是大学教师的一项重要责任。长期以来,该同志在法学研究工作中,刻苦钻研,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科研成绩突出,独著、主编或参编法学著作6部;在《法律科学》、《法学评论》、《法学》、《法律适用》等法学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在全国法学界同行中有较高学术威望。同时,该同志不仅自身注重法学理论的研究,还注重帮助研究生和青年教师重视提高科研能力以及法学论文的写作水平,对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积极争取科研项目,是该同志科研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到郑州大学法学院工作以来,该同志主持、参加国家、省部、厅级项目20余项,完成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项。目前参加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该同志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列宁民主法治思想研究》是郑州大学法学院建院以来获得的第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了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教授主持的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的研究工作,这是一项为中央实施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咨询的重大项目。此外,主持的横向项目《社会生活与法律智慧》到账资金60万元,横向《法治银行研究》到账资金100万元,横向项目《企业法治研究》到账资金100万元。所主持纵横向项目到账资金共计360余万元。项目研究的实施,不仅锻炼了法学学科团队的教师队伍,也为提高学校相关学术成果的社会影响和学校的社会声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这方面,该同志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一系列荣誉称号和奖励。2017年5月获得第九届河南省优秀专家称号;2015年12月被河南省政法委聘为河南省法治智库专家;2015年10月入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专家;2015年8月入选河南省政法委“双千”人才计划;2018年12月《中俄检察制度比较研究》一书获得河南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6年7月《法治视域下公民主体意识研究》一书获河南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1月研究报告《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法治保障研究》获得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奖三等奖,并被河南省人大采用;2014年7月《列宁检察权思想理论研究》一书获河南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5月《列宁检察垂直领导理论及其实践价值》一文获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9月获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9月《列宁检察权属性定位理论》一文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成果奖二等奖;2012年10月获得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称号;2012年9月《列宁的司法权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一文获得河南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0年9月《列宁论法官的选任》一文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年9月《关注社会现实:法律发展不可或缺的主题》一文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等。

  四、传道授业解惑关爱学生成长

  作为专业教师,该同志坚持教书育人原则。该同志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恪守高教老师职业道德;从事教学注重思想教育与专业相结合,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而且兼顾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每位学生;关爱帮助困难学生,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所带班级和学生获得了各类奖项100余项;近五年来所带研究生,有4人考取了博士研究生,27人考取了国家司法资格。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