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机关党建网 文明创建 道德模范

第六届省直“道德模范”宋 瑞

时间:2020-04-09
来源:省直文明办
分享到:

QQ截图20200409144023

  宋 瑞 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驻村第一书记

  主要事迹介绍(敬业奉献类)

  2012年,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选派宋瑞同志到结对帮扶村信阳市息县弯柳树村开展帮扶工作。近年来,该同志以结对帮扶村脱贫攻坚工作大局为重,两次主动放弃回总队机关工作的机会,“舍小家顾大家”,任驻村第一书记至今。

  近年来,宋瑞同志立足该村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从“党建引领、文化扶心、道德育人、改善风气、产业跟进、脱贫致富”入手,精准施策,精准扶贫,团结和带领该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一是党建引领,建强组织。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入手,对全村党员分类登记,建立外出务工党员微信群;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传德孝 感党恩 奔小康”、“佩戴党员徽章亮身份”等活动;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曾经瘫痪的村班子和党员队伍焕发出生机,2017年信阳市委组织部把该村定为“党建工作试点村”。

  二是文化扶心,道德育人。2013年,建起息县第一个村级道德讲堂。2014年发动企业家捐资30万元,建成可容纳200人听课的“德孝学堂”。制定《村民学习公约》,每周进行光盘教学;为村民开设“幸福人生”“四德”教育讲座;开展“十大孝子”“好媳妇”“好婆婆”“老人楷模”“卫生家庭”和“好村民”评选表彰活动等,提升正气,点燃希望,激发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

  三是培育产业,壮大集体。成立孝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组织村民把空闲房间改造为“孝爱客房”,接待城市老人和孩子亲近大自然、体验德孝文化。共有包括贫困户在内的50户村民入股,收入最高的家庭达到3万多元,平均每户增收2000元左右。成立“核心价值观,百姓好活法”村民歌舞团,被息县县委宣传部选为文化下乡优秀演出团队,应邀到各地商业演出,成为村民创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文化产业项目之一。把省派第一书记项目资金和专项扶贫资金注入招商引资企业,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等。

  四是招商引资,产业带动。通过文化软实力招商引资,带动贫困户增收。2016年,息县远古生态农业科技公司投资1500万元,流转土地300亩,种植优质水果、生态有机蔬菜,养殖肉鹅、小龙虾,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动员支持村民成立息县建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带领贫困户种植莲藕,建设“荷塘月色生态园”。2018年,引进5家企业到村投资建厂,建设扶贫产业园,实施产业带贫、可持续脱贫。

  五是落实政策,惠民利民。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累计4000多万元。新修村级道路12公里、新打机井7眼、新改建桥(涵)156座、安装路灯100盏;争取230万元建成500㎡村小学教学楼;新建300㎡安全饮水工程、1000㎡垃圾资源分类中心、文化广场等;投资800万元建成“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办好惠民实事,认真落实在校大学生春季教育补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3”健康扶贫政策等。

  六是广泛动员,合力攻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开展了“百企帮百户,扶贫献爱心”“城乡手拉手,助力奔小康”等活动。北京上品集团等10家企业帮扶10户贫困户;全国各地的企业家捐资捐物90多万元,帮扶贫困孤寡老人、改善美化环境卫生。2017年,河南白象集团为村民歌舞团捐赠价值百万的舞台车1辆、定制宇通中巴1辆、灯光音响1套等。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扶贫举措,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穷乱村”变成了今日的“金牌子”。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1900元,提高到2017年的 6700多元;贫困户的数量从原建档立卡125户507人减少到9户18人。该村先后被评为“中华孝心示范村”、“弘扬中华孝道示范基地”、“河南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新村”、“信阳市美丽乡村”。该村的显著变化和扶贫成效引起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先后有130多个省、市、县、乡、村来村参观考察。《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宋瑞同志先后被评为2016年河南十大年度扶贫人物、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2018“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相关链接